通讯员徐丽乔刘可兰马奕蒋天天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每天,来自长沙市六区一县都会产生将近9000吨生活垃圾。如此巨量垃圾被送到哪儿去、做了怎样的处理呢?
2023年六五环境日来临之际,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为大家揭秘。
从100%减少到2%
深藏在长沙北郊黑麋峰的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军信环保”),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场之一,就是它,接纳了长沙市所有生活垃圾和大部分市政污泥。
垃圾运输车川流不息,将垃圾从卸料大厅送进全封闭的垃圾储坑,堆成30多米高的小山。
“经过3至7天脱水发酵,堆储的垃圾逐渐干燥,自动出现固、液、气三态分离。”军信环保负责人介绍,固体垃圾会被抓斗投入焚烧炉;液态的垃圾渗滤液经过污水处理系统转化为企业生产用水;因发酵而产生的气体,则通过微负压收集也进入焚烧炉。
“近千度高温稳定焚烧后,来自长沙的生活垃圾减量98%,只剩下约2%的飞灰需要填埋。”该负责人说,军信环保采用的焚烧工艺,不会让垃圾产生有毒物质,残余烟气全部经由烟气净化系统处理达标后才会排放,而焚烧所产生的能量则全部转为电力能源。
呼吁民众进行垃圾分类
“最大的麻烦是没有实行垃圾分类。”军信环保负责人举例,在垃圾储坑里,有许多应当作“可回收垃圾”处置的塑料瓶,“经过一系列无害化处理,完全可以重返人类生活,而不是被焚烧,这才是长沙实现垃圾减量的最有效方法。”
专门从事垃圾转运的企业湖南仁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,企业主要还是依据垃圾来源,比如厨余垃圾、生活垃圾、医疗垃圾、建筑垃圾等分类装车,然后压缩转运到具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垃圾处理厂,“可以说,前端怎么分,我们就怎么运。”
垃圾分类早已在长沙试行。八方小区是长沙市智能垃圾分类的试点小区,厨余垃圾、可回收垃圾、有害垃圾、其他垃圾……垃圾分类投放点比较完备,然而实际生活中,居民们仍习惯于混杂扔弃。
“我们呼吁所有长沙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,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生态环境。”在六五环境日,军信环保负责人发出倡议。
作者:彭雅惠
责编:彭雅惠
一审:张尚武
二审:李志林
三审:李伟锋
来源: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湖湘情怀,党媒立场,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.voc.com.cn或“新湖南”客户端,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。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标签: